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工作、家庭、生活、人際、感情、健康...
為什麼有那麼多無力感?
是我們考慮太多、劃地自限??
為什麼沒有安全感?
自認為自己沒能力、太卑微、不夠好?
還是我們過度在乎或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問題不是用來解決的,而是面對的
面對脆弱的自己,才能接受生命的能量
愛自己和愛別人

(以下為教育廣播電台許添盛醫生的演講)

 

人生中最大的課題就是無力感

 

【第1是先省視自己是不是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

我們活在人的世界中,很容易遭遇到像父子騎驢處在別人意見中的無措
不是外界的聲音或角度不對,而是不能過度
人際關係的平衡是有一半的人不喜歡自己,一半的人接受自己
過與不及都不好,
孟子說:"自反而不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自反"釋義為自我反省,"縮"有理直之意;
不侵犯別人,不攻擊別人
就不需要活在別人的觀點,僅可當重要參考
找到自己的方法、想法和角度
不卑不亢,不膨脹自己也不自覺卑微
形象整合
萬事萬物取得平衡
過度在乎別人、討好別人,委屈不一定可求全,退無可退
把自己的力量交給別人,
把選擇權交給別人,
一顆心七上八下,就會手足無措,有無力感
用別人的價值觀評斷自己

 

【第2是檢視自己是否思慮顧忌太多】

理性過頭、擔心出錯而畫地自限
人中的錯誤反而是無上的智慧
想太多就會沒熱度、無行動力
瞻前顧後、要面面俱到就會一事無成
我們不是神,無法預測未來
子路是思慮不夠,需要三思後行
但顏回卻是想太多
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一通電話
人生有個本質就是冒險性,既然是冒險
思慮多神經就會衰弱
理性過了頭,心心翼翼,人算不如天算,不如順其自然
有時候可以跟隨內心的衝動,只要不犯大錯就無仿

【第3是安全感不足】

害怕做不對,做不好,動輒得咎
所有的對都是相對
只要不侵犯,就不怕犯錯
人生是愛的功課,我們包圍在愛的世界
所有的不安全感都是幻象
建立安全感就是問自己:"有這麼大不了嗎?"
被不安全感逼到牆角,會陷入憂鬱
要訓練創造實像
未來先來還是無常先來?
既然人生是無常的,何須擔心未來?
當下永遠比未來重要
把握當下,力量就來了

【第4是覺得自己沒受到支持,不被愛】

若現實中感受不到愛,可呼喚宇宙愛的力量
訊息進入潛意識最有效的時候就是將睡未睡之際
藉此時間冥想或放鬆可以接受正向能量
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化解無力感和沮喪
覺得自己沒被愛是一種幻象
信念會創造實像
會吸引周遭的人這樣對自己
一個正向定律就是"自己永遠是被支持被愛的"
防衛、對立、仇視會被表象遮住愛的感覺
"我永遠挺你"也許不贊成對方的想法或行為,但可同理
同理對方的憤怒等情緒,無力感就不存在

【第5是認知我的人生是我的,但也要把別人的人生交給他自己】

如果身為父母,要過好自己的生活,成為孩子的見證
做主,是指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父母是孩子的重要關係人,但不能代表孩子自己
可與給予支持和愛,但要將他的人生還給他
不能被情感勒索,被孩子過度依賴
犧牲自己成就孩子不是偉大
夫妻彼此也不能過度病態依賴,猶如家的二支柱子
過於緊密會讓房子容易導
自己的人生不敢承擔,就是家人、親子關係的無力感
讓別人為自己作主,當下自在有力量
入戲太深會讓自己的人生被拖垮
但求盡力無愧於心,成敗交由天地,這是一種魄力
人生的熱情也會產生

【第6要承認人生的脆弱和不完美】

接受自己的力有未逮
不要強忍不願面對問題
要得到水,位子要放低,因為水往低處流
面對無力感、接受自己的平凡,就是看到自己的不平凡
有時間就有變化,有變化就有變好和變壞
猶如癌症病人,如果不面對,病痛就會變壞
人要成為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無力感會一掃而空

【第7是不要害怕起衝突】

表達自己不一定要藉由別人的錯才是對的
說自己認為對的,但不要攻擊別人
跟別人起衝突,也無須害怕別人會不喜歡自己
只要是愛的衝突,不對立攻擊,建設性建議
有這種領悟就會沒有敵人

【第8是認知生命就是一種表達】

不要在乎別人是否接受自己的想法
不干涉不攻擊不限制就不會有無力感
愛的互助合作,各自表述,彼此尊重

【第9是放下限制性信念】

進入夢境之前可以寫下清單
可以獲得問題的最佳解答
告訴自己可以得到神性的自己,愛的照應
得到問題的最佳解決
雖脆弱但很堅強
雖無助但有信仰
雖膽小但很勇敢
將限制性的信念拿掉
人性和神性相互映照
人的本質是無限的

【第10是要主動創造自己的資源】

上課、參加讀書會、找朋友,都是創造能量
走出來,無力感就沒有了
痛苦悲哀無力的時候就說出來
打開自我限制
把自己打開,朝向外在,讓內心的光透出
將恐懼限制拿掉
生命就會不同

arrow
arrow

    Mini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