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基本精神:12條前提假設    

 

1、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奇妙可貴。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你自己獨特的地方。給別人空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和關係。           

 

2、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

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別人。 找出對方的價值觀、創造、增大或轉移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 好的動機只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發生的權利。            

 

3、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效果是計畫的基礎,也是所有行動的指標。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一邊,要有效果舊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認同才會出現。          

4、只有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感官運用總是對客觀世界的資料進行了主觀選擇。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過濾而決定其意義,也因此能儲留在頭腦裡。 改變一個人腦裡的世界,這個人對世界中事物的態度便會改變。改變主觀經驗在腦裡的結構模式,便會改變事物對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因此,無需改變外面的世界(我們無法知道它是怎樣的),只需改變我們自己(腦裡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變。            

5、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或者“沒有效果”之分。自己說什麼不重要,對方接受什麼才重要。話有很多種方法說出來,使聽者完全接受或大部分接受講者意圖傳達的資訊,便是正確的方法。 說話的方法由講者控制,但是效果由聽者決定。改變說話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收聽的效果。溝通成功的先覺條件是和諧氣氛。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說話方式不夠靈活的指控。           

 

6、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做法有不同,結果才會有不同。任何創新思維的做法,都會比舊有的多一份成功的機會。 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 “做法”是規條,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點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是靈活不斷地修正做法。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有些時候,必須把全部舊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過分專注於問題本身,便會看不到周邊的眾多機會。                

 

7、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有更多做法,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 現在不成功,只是說現在用過的方法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沒有辦法,只是說現在已知的方法都行不通。            

 

8、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個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瞭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應到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9、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最大障礙。            

 

10、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靈活便是有一個以上的選擇,選擇便是能力。因此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靈活來自於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觀察而運用 環境所提供的其它條件。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靈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靈活也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 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棄立場)。 靈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做出改變,而固執則是在被逼的情況下做出改變。          

11、沒有挫敗,只有回應資訊     

“挫敗”只是指出過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給我們需要改變的信號。挫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是讓我們提升的踏腳石,因為經驗是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礎。每次挫敗”,都只不過是學習過程裡修正行動的其中一步。 想要成功,首先要有相信有成功的可能。 不願意接受有“挫敗”的可能,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會。          

 

12、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動機在潛意識裡,總是正面的。潛意識從來都不會有傷害自己的動機,只是誤會地一位某行為可以滿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做法的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